目前,国内防水材料行业总体陷入低迷状态。产能利用率不足60%,市场竞争激烈,假冒伪劣和非标产品层出不穷。产能过剩加剧、原料成本高、去库存缓慢、出口形势严峻等问题成为了防水行业面临的主要难题。 自**以来,防水行业随着房地产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。但由于防水行业属于轻资产行业,入门门槛低,市场上防水产品质量参差不齐,且具有市场集中度低的特点。跟其他建筑材料行业不同,防水行业前50名的企业市场份额只占到23%左右,与水泥行业前10占53%相比差距甚远。而这也意味着,防水行业在一定程度上,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成员企业来规范市场,**市场的发展。 从目前我国建筑高达90%以上的渗漏率可以看出,防水行业提供的产品依然算是落后的产能。真正符合社会需求的不渗漏的防水工程仍然不足。由于长久缺乏自律和监管,加上在利益的驱使下,防水行业技术水平一直得不到有效提高,**横行,伪劣乘风,落后产能过剩,国内防水材料行业“高产能、高成本、高库存、低效益”短期内难以扭转,下半年,行业可能依旧处于微利的态势。 行业顺应国家政策的改革创新 **工作报告中指出,今年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,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,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加大环境治理力度,推动绿色发展,抓好去产能、去库存、去杠杆、降成本、补短板,努力实现“十三五”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开局。 “创新和发展”是今年的关键词之一,建筑工程质量问题也受到广泛关注。国家宏观经济政策、节能环保、房屋改造、基础设施建设、绿色建筑和建材等与行业相关的国家政策也相应得到解答。防水行业的优劣与否直接影响着人们的居住环境是否能得到保证,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。 在自我监督行业间相互监督的同时,行业的发展,也离不开国家的推动和支持。防水行业应该顺应国家政策,加速行业发展,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,加强对防水产品的质量的监督。一个产业带来的经济效益不容小觑,不仅仅代表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,也代 表业界人士的道德修养。 行业一直提倡防水企业从材料供应商向系统服务商转型,从做较好的产品向做不漏的建筑转型,没有“工匠精神”,上述转型不可能实现。“工匠精神”不是单靠呼吁就能实现的,一定要落地,具有可操作性。 防水行业绿色改造寻求可持续发展 创新即前景广阔,防水行业的发展依托国家整体经济的发展,与房地产、基建等行业联系紧密;未来既有建筑屋面翻新、绿色建筑、一带一路等也为行业带来商机。较近三年的**工作报告均提到节能环保产业,表述分别为,把节能环保产业打造成“生机勃勃的朝阳产业”、“新兴的支柱产业”、“我国发展的一大支柱产业”,可见*对于节能环保产业的重视程度在逐步提高。其中,节能环保先进技术装备、传统制造业绿色改造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,有望成为节能环保产业重要增长点。